?
“過去刻章是純手工、在木頭上刻,現在用電腦做,材料也多種多樣,很先進。”洛陽老城區十字街,刻章藝人李普義一邊說著,一邊嫻熟地飛舞著刻刀,僅僅十幾分鐘,一方精美印章就完成了。
?
李普義的刻章店鋪,夾在十字街新興的商鋪中,很不起眼。兩面陳舊的“刻章”旗幡招牌隨風招展,一張“傷痕累累”的工作臺上擺滿了印章材料,紅色、白色、透明的;木頭的、石頭的、塑料的,李普義坐在后面,專注地擺弄著手中的刻刀。
?
“我在洛陽生活了55年,店鋪開了20多年,門面和招牌都沒有變過。過去用木頭排版并且手工去做,生意相當好,現在有了電腦排版,我們服務的范圍也就越來越窄了”。李普義輕輕撫摸著手中的刻刀,聲音充滿了無奈,“但是這門手藝我不愿意放棄,干了這么多年,割舍不下。”
?
李普義的手藝是家傳的,自幼耳濡目染,他漸漸地喜歡上篆刻。80多年來,一家三代人對篆刻從未放下。一張桌子,一把刀,一間不足5平米的店鋪,一份堅守的事業。
?
十幾年前,李普義在企業改制中下崗,當時女兒正上高中,家里積蓄也被用光。
?
“那年臘月二十八,下著大雪,我們一家三口搬了張桌子,就在周公廟附近為別人寫春聯,掙了200多塊錢,才把那個年過去了。”李普義沉浸在回憶里。
?
李普義的女兒李希瑞現在已經是一名生物領域的科學家,完全可以讓老人富足地生活,但是他不愿放棄篆刻,更不愿離開老城。
?
“這樣的情況在老城區十字街附近非常普遍,這是鄉愁的作用,我們要創造條件,讓李普義這樣的人留下,在這里留住鄉愁。”洛陽市古城管理委員文化服務中心主任王延生說。
?
在洛陽老城區,有10多處國家級和省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,還有172處青磚灰瓦的老院落。現在的老城,隨著麗景門、文峰塔等一批批文化景觀的修復,古城的味道更加濃厚了。
?
“我們一方面要對現存的老房屋進行修繕、保留,從根本上改善本地居民的生活,長遠地保護古城;另一方面要想方設法守得住傳統文化,不能失去洛陽的味道,留下根,留下精神氛圍。”洛陽市古城管理委員文化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愛華說。
?
“現在老城氛圍好,我要在這篆刻好我的余生。”李普義粗糙的手指靈活地擺弄著一枚印章,平靜地說。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