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章作為一種與中國書法、繪畫密不可分的藝術形式,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篆刻歷史,自古就與社會文化與政治結下不解之緣。歷代文人墨客、畫師筆匠、商賈官吏,無不以特制的印章留下印記,來表達或證明物之所屬或認可的意愿,象征皇權的玉璽,更是皇帝驗明正身的寶物,萬萬遺失不得。印章成為漢族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。
印章的質地古今不同,先秦以及秦漢時期多用銅和玉,也有用金銀的;唐代以后,印章材料增加了象牙、犀角、陶、瓷等;元末及明代以后,多用石材,石材中又以壽山石、青田石、昌化石為。其中,壽山石作為中國傳統"四大印章石"之一,它歷經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風雨洗禮,不聲不響的沉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,不僅是中國石雕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,更代表著中國印章文化的傳承,成為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,被尊稱為中華瑰寶。
壽山石,有“石帝”“石后”之稱,齊俱“細、結、潤、膩、溫、凝”之六德,其石質、石色、石形,石紋豐富多彩,晶瑩滋潤,儲藏品種豐富,硬度為摩爾2.5—2.7之間,是上等雕刻彩石,備受篆刻家們的賞識,故有“貴石而賤玉”之說。而壽山石通常可分為"田坑"、"水坑"和"山坑"三大類,其間以“田坑”為稀世珍品,尤以凍石為好,是制作印章的上品。壽山石產自福建省福州市北郊40公里有一個名叫“壽山”的小山村,壽山石礦脈分布在小村四周的群山溪野間。根據考古發現,福州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就已將它打磨成石珠、石鏃了,而目前發現已出土的壽山石雕刻品距今已 1500 年了。南宋時,壽山石礦已規模開采。經元、明、清發展,形成了獨立的壽山石雕產業。明、清時期,壽山石雕的印鈕技法已達到高的境界,明、清后期,對壽山石印章情有獨鐘,康熙等皇帝用壽山制寶璽,壽山石印章成為帝王權力的象征,壽山石身價也隨之倍增。
壽山石除了大量用來生產千姿百態的印章外,還廣泛用以雕刻人物、動物、花鳥、山水風光、文具、器皿及其他多種藝術品,雕刻技法豐富多彩,技藝精湛,有圓雕、印鈕雕、薄意雕、鏤空雕、淺浮雕、高浮雕、鑲嵌雕、鏈雕、篆刻和微雕等。壽山石雕刻藝術品精巧絕倫、巧奪天工,廣納博采融合了中國畫和各種民間工藝的雕刻技藝與藝術精華,具有“上伴帝王將相,中及文人雅士,下親庶民百姓”之藝術魅力,名聞遐邇,深受外鑒賞收藏家們好評,還常被作為禮品贈送給外國國家元首和世界知名人士。壽山石雕刻工藝品,特別是壽山石印章更是受到世人們青睞。壽山石工藝品已經成為中國玉石雕刻品中“高雅”、“精美”、“凝重”和“睿智”的象征,“以石會友”、“以石增緣”、“以石增情”成為壽山石文化藝術的一大特色。如此件壽山凍石老翁垂釣紋印章,品相完好,材質靈透溫潤、宛若珠翠、紋理絳暈,質地微堅而帶有韌性,晶瑩脂潤、蠟性較強、富有光澤,正是一枚老的凍石印章。俯視面是一個老翁在釣魚的場景,閑適悠然,顯示出濃厚的文人趣味,正四方面是一個綬帶葫蘆瓶,寓意吉祥,是印章中難得的佳品。
壽山石的形成,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,如女媧將補天用的斑斕彩石飄灑在壽山的田野山林溪河之間,形成了壽山石;也有傳說天帝御前鳳凰女被壽山秀麗景色所吸引,離別后為解相思,留下彩卵變成了晶瑩璀璨、五顏六色的壽山石;還有傳說一位仙人給了陳長壽一盤棋子,后棋子變成石頭,而且石頭生石頭,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,陳長壽發了大財,將撿石頭的山稱為“壽山”,而那些小石頭則稱為“壽山石”等。這些傳說給壽山石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,更為壽山石增添了一份朦朧美,讓人愛不釋手。
印章石本身就屬于稀缺資源,而壽山石亦是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,尤其是被奧委會定為北京奧運會專用禮品后,壽山石這種具有文化品位和經濟價值的藏品更受到人們青睞,在收藏市場上的售價逐年升高,增值潛力巨大,更何況帶有歷史、工藝和人文價值的老印章,更易打動消費者的心。
近些年來,由于經濟環境穩定增長,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收益頗豐。從長期來看,調整后的壽山石價格還是有升值空間的,因為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,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會逐步增加,另外一方面隨著壽山石的封洞保護,禁止開采,壽山石的供給量會逐步減少直到無石可雕,但是從長期來看其需求量會增加,所以壽山石價格有很大的升值潛力。